华严经问答网

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全文作者翻译赏析

发布时间:2022-11-04 06:07:41作者:华严经问答网
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[译文]握着手互相瞧着,满眼泪花,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,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。

[出典]北宋柳永《雨霖铃》

注:

1、柳永《雨霖铃》【原文】

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②,骤雨③初歇。都门帐饮无绪④,留恋处⑤,兰舟⑥催发。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⑦。念去去⑧、千里烟波,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。

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、冷落清秋节⑿!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此去经年⒀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⒁,更与何人说?

2、【注释】

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。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,时霖雨连日,栈道中听到铃声。为悼念杨贵妃,便采作此曲,后柳永用为词调。又名《雨霖铃慢》。上下阕,一百零三字,仄韵。这首词选自《全宋词》,雨霖铃又作雨淋铃。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(现在河南开封)时写的,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。

②对长亭晚:面对长亭,正是傍晚时分。

③骤雨:阵雨。

④都门帐饮: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。无绪;没有情绪,无精打采。

⑤留恋处:一作“方留亦处”.

⑥兰舟:据《述异记》载,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。后用作船的美称。

⑦凝噎:悲痛气塞,说不出话来。即是“凝咽”.

⑧去去: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(分手后越来越远)。

⑨暮霭:傍晚的云气。

⑩沉沉:深厚的样子。

⑾楚天:战国时期湖南、湖北、江苏、浙江一带属于楚国,这里以“楚天”泛指南方的天空。

⑿清秋节:萧瑟冷落的秋季。

⒀经年:经过一年或多年,此指年复一年。

⒁风情:情意(男女恋情)。

3、【译文】

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,面对着长亭,正是傍晚时分,一阵急雨刚停住。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,却没有畅饮的心绪,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,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。握着手互相瞧着,满眼泪花,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,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。

想到这回去南方,这一程又一程,千里迢迢,一片烟波,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。

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,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,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!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?怕是只有杨柳岸边,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。这一去长年相别,(相爱的人不在一起,)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、好风景,也如同虚设。即使有满腹的情意,又再同谁去诉说呢?!

译文2:

十里长亭,暮雨刚住。对饮于饯别席上,本来没有好情绪。耳边又听到凄切的蝉声,更增添愁丝缕缕。正在依依留恋,开船的呼唤又无情地催促。我二人紧握着手,眼中噙着泪水,相顾抽泣,竟说不出话语!离去!离去!那烟波浩渺的广阔的江南水乡,我将在那里飘泊流寓。

自古多情之人,就感伤离别之苦。又何况在萧索冷清的秋天分手,更让人伤心。今夜告别京华,酒醒时将置身何处?想必船已靠岸,天边还挂着残月,清冽的晨风吹拂着柳树。今后年复一年,纵有美景良辰,也同虚度。即便有千种柔情蜜意,又能对谁倾诉?

4、《雨霖铃》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(当时为北宋首都),与情人话别之作。从上片的描写,我们可以这样想象:一个深秋的傍晚,北宋京都汴梁(今河南开封)郊外,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,一对男女饮酒话别。帐外,寒蝉凄惨地哀鸣,好象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。那不远处的长亭,已经隐隐约约,可见天色将晚,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。天将晚,雨已停,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:“快上船吧,要开船了!”两人不得已徐徐站起,移步出帐外,万般依恋之际,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。你看他们双手相拥,泪眼相看,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。船开了,人去了,渐行渐远。情人岸边伫立,含着泪,举着手,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。这就是发生在九百四十年前的北宋词人柳永与情人话别的场面,也就是《雨霖铃》上片所写的内容。

首句“寒蝉凄切”,点明节令--深秋,“蝉”而“寒”,鸣音“凄切”,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,为下文伤别张本,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。“对长亭晚”,交代时间、地点,“骤雨”,描写天气。天下雨,正好停留;时将晚,停留时间有限,他们多么希望雨不停,天不晚啊!

“都门帐饮”,可知写京都之事,言别离之情。一桌好酒好菜,怎奈二情伤别,满腹离愁,何来心思。实在是食之不香,饮而不畅,是谓“无绪”.乘船的“留恋”情人不忍别,撑船的眼看天将晚不得不割断他们的情丝而“催发”,这种主观意愿与客观形势之矛盾,使别情达到高潮。

“执手”二句,生动细腻,描情绘意,绝妙无比。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,两手相拥,两肩上耸,诉无语,泣无声,比千言万语,嚎啕大哭,悲之更切。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,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。柔情蜜意千千万,唯在泪花闪烁间。

“念去去”两句,为近景远景相连,虚景实景交融。烟波千里,楚天广阔,茫茫天涯,何处是归程?离愁别绪都几许?风吹浪涌融暮霭。这不仅衬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,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。

《雨》词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。伤情离别,自古皆然,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,这叫人怎能忍受?第二句照应首句,“清秋”应“寒蝉”,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,意义翻新,不入俗结。“今宵”二句为千古传诵名句。“酒醒”遥接上片“帐饮”,可见当时虽然情“无绪”,然借酒浇愁,还是沉醉了。扁舟夜发,愁醉迷蒙,忽然醒来,想必已是拂晓。惊起忙寻觅,情人在何处?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也。清秋的晓风是凉的,“月”前着一“残”字,而境界全出矣。更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。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,不可遏止。真是“离愁波涌杨柳岸,别绪风连残月边”.

“此去经年”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。作者由“今宵”想到“经年”,由“千里烟波”想到“千种风情”,由“无语凝咽”想到“更与何人说”.作者离开情人,寂寞凄凉,孤独万分,从今后即使有良辰美景,也只形同虚设,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,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。恐怕今后只能在“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”中虚度余日了。最后两句中,一“便”一“更”,表明念之心切,爱之情深。

《雨霖铃》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,可以看出,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,不得已离京远行,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,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。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,但格调较低沉,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。另外在表现手法上,这首词以铺叙为主,白描见长,勾勒环境,描摹情态,惟妙惟肖。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,虚景实景结合;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,层层推进。情随景生,景随情移,情景交融,感人至深。

5、“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”二句。寥寥十一字,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,形象逼真,如在目前。真是力敌千钧!词人凝噎在喉的就“念去去”二句的内心独白。这里的去声“念”字用得特别好,读去声,作为领格,上承“凝噎”而自然一转,下启“千里”以下而一气流贯。“念”字后“去去”二字连用,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,读时一字一顿,遂觉去路茫茫,道里修远。“千里”以下,声调和谐,景色如绘。既曰“烟波”,又曰“暮霭”,更曰“沉沉”,着色一层浓似一层;既曰“千里”,又曰“阔”,一程远似一程。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。“执手相看泪眼,更无语凝噎”一句,用的是白描手法,通过“执”“看”“凝噎”这些动作,“泪”眼这一情态,写出人物不忍分别的情景。

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,把离情别绪的感受,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,意与境会,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,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。全词虽为直写,但叙事清楚,写景工致,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,状难状之景,达难达之情,而出之以自然。末尾二句画龙点睛,为全词生色,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。

悲莫悲兮生离别,分离之情最是让人情伤。在离别之际,有几多不舍,几多留恋,几多无奈,几多悲伤,这一切都化做了滴滴泪水,无声的流淌。此情此景,除了“执手相看泪眼”还能如何?这样写表现出了离别之时的真实情感。

描情写景,字字逼真。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物,触景生情,而非为情造景。所谓:“状难状之景,达难达之情,而也之以自然。”(清冯煦语)

6、预习了千百次这样的告别,却依然没有学会坦然面对分离。

这不是柳永笔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告别,不是苏子词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告别,也不是李白和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潇洒转身。

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告别,没有诗意,没有归期,甚至没有仪式。

王者悄然转身,不再留念身后一片浮华。眼泪和青春,欢笑和荣光,江湖始终没有永远的王者。

荒烟蔓草的年头里,告别也如此匆匆。

欲说还休的唱词未尽,说书人已丢了她的桃木扇。

7、喜欢柳永的一句: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

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

泪眼迷蒙,情哽喉间。

不知道那是怎样一种心酸,离别本已是痛。竟又连叮嘱也说不出口。没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荡气回肠,有的,只是顾盼留恋,有的,只是苍凉无奈。

而此后,竟只能念去去,竟只能酒醒杨柳岸,竟只能此去经年,那个与之相约相守的人早已远去,徒留的,只是悲情,只是惆怅。而千万风情,许早已入不得眼,融不得耳。

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……

若是离别,曾出口挽留,若是离别,曾弃身相随。那么今日,是不是就可以不用遣情伤,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故人何在,烟水茫茫。

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……

8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!丝发间,那缕银色的是什么,是愁绪吗?相恋时曾痴痴的一起淋雨,分手后,我仍保持着那份执着------一个男人爱的深了就会醉,醉的深了也不愿醒。

本文作者(来源):柳永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华严经全文

  • 华严经讲解

  • 华严经读诵

版权所有:华严经问答网